今天是“5·12”汶川地震十周年。5月11日,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举行“5·12”汶川地震十周年座谈会,当年赴汶川参与救援的其中3名消防官兵徐海滨、陈豪、谌国刚回忆并讲述当时的救援情景。
十年,汶川涅磐重生。汶川地震给佛山消防部队留下的,除了救援的回忆外,还有十年来地震救援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提升和升级,战斗力更胜从前,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。
难忘的200米“死亡之路”
2008年5月14日清晨,首批佛山消防队员到达都江堰。5月15日下午,佛山消防接到指挥部命令,前往重灾区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。在南坝镇石坎乡疏散群众时,需要穿过一段约200米长的发生山体滑坡的路。“我叫它死亡之路。”现任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中队队长的谌国刚回忆说。
当时他背着一个老人走到中间时,从山上滚下的石头越来越多。他快速奔跑着通过,刚把老人放下,回头一看,大量尘土已被不停滚来下的石头卷起。此时一名战友和一个老人还在滑坡上。老人无法动弹,战友将其保护在自己的身体下面。谌国刚快速跑过去抱起老人,拉上那位战友一起跑。“与死神擦肩而过”,最终,200多名群众被安全疏散。
5月20日,谌国刚和战友们完成任务撤离平武县。“看到手机信号,激动地想哭。”
群众、官兵互助很暖心
除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触目惊心,在汶川抗震救灾的十余天时间里,也有很多温暖人心的事情。
“此后,每一年的5月12日都尤为特殊。”市公安消防支队南海区副大队长陈豪回忆,在灾区救援时,当地的老百姓常常用碗端着开水站在路边,或者把煮熟的鸡蛋和玉米送到他们手里。摩托车司机遇到救援官兵,也主动提供帮助。同样,消防官兵遇到饥饿的受灾群众,也二话不说把手中的干粮递过去。“彼此互帮互助,共渡难关,是地震中最温情的一幕。”
现任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顺德大队教导员徐海滨说,最让他难忘的是灾后的居民安全感缺失。“我背着一个老太太走,到了休息点,打算把她暂时放下,但她却不下来,死死抱着我。”徐海滨说:“我就一直背着她,一直到安置点。”
“希望能回去走走,看看重建后的汶川。”座谈会上,3名消防官兵表示。
装备升级救援能力更强
十年来,汶川涅槃重生,佛山消防的救援装备也在升级换代,应急救援体系越来越成熟,战斗力更胜以前。“每个消防官兵都接受地震救援训练,而且随着每年的经验积累,这项训练已经很系统。”谌国刚介绍。此外,佛山消防每年都参加地震救援演练,积累实战经验。
“地震并不常有,但并不代表地震救援的训练和装备配置没必要。”谌国刚说,比如地震救援中的房屋倒塌救援是平时应用较多的。2017年12月28日,禅城南庄一居民楼倒塌,佛山消防部门40多名消防官兵历时近4个小时,在废墟中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。
“如多功能破拆工具、生命探测仪等,基本每个中队都配备了。近年来还新增了液压撑顶器等装置。”陈豪介绍,个人救援装备也有所改进,布鞋换成了皮鞋,背包中新增了帐篷等轻便器材,更有利于单兵作战。(郭美欢)